未来,中国,谁来种地?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理清:现在的中国,谁来种地?农民!传统农民!再来回答未来的中国,谁来种地?当然还是农民,只不过是由传统农民转变成现代农民——新型职业农民!
一、什么是农民? 其实,对于“农民”这一词,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国家有不同的解释。美国农民(农场主)的基本盈亏土地面积300公顷(4500亩)。而中国农民(传统农民)家庭土地面积几亩至十几亩至几十亩(东北面积稍大)。 而再具体定义中国的(传统)农民,可以理解为: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并以土地等为农业生产资料,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需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一是占有(或长期使用)一定数量的生产性耕地; 二是大部分时间从事农业劳动; 三是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 四是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 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以农业为稳定的职业,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较强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和经营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即新型职业农民。从职业意义上看,新型职业农民除了符合农民的一般条件,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而新型职业农民则充分地进入市场,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一般具有较高的收入。 二是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而且后继有人。稳定性是对农业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以区别于对农业的短期行为。 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还要求其行为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
三、为什么要培育新兴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事关“农业、农村、农民”向何处去?!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根本途经,是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举措。 (一)从农业层面讲: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 一是:大而不强、多而不优 ;“洋货入世、国货入库”;“三量齐增”(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 二是:上下“两板挤压”:农产品成本“地板”不断抬升;农产品价格“天花板”下压,部分产品已被顶破; 三是:黄红“双灯限行”:黄箱政策(农业补贴)已满;资源红灯亮起。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满足要求(由吃饱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快速转变,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显著增多)。 (二)从农村层面讲:农村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一是农业土地制度改革。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细分,实行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 二是农业经营方式。小规模分散经营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促生了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三是农业经营主体。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 四是急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供求结构矛盾、缓解资源压力、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三)从农民层面讲:农民结构越来越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农业劳动力数量逐年减少(2016年底已转移就业的农民工2.82亿)。 二是兼业农民日益增多(1亩地的收入只相当于打几天工的收入)。 三是农业劳动力年龄偏大、女性偏多。 (70后不愿种田、80后不会种田、90后不谈种田、50岁左右的农民工把种田当作无法继续打工安身的选择) 四是总体素质偏低(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7年多,美国46%的农民接受过大学教育)。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势在必行
农民的职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只有吸引、留住大批高素质农民,农业才有发展,农村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后的连续6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做出作出重要部署 。 2012年: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13年: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2014年: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 2015年: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2016年:单列段落强调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 2017年: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进行系统部署。 其中: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 6.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办好农业职业教育,将全日制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国家资助政策范围。依托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鼓励农民通过“半农半读”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通过5年努力使他们基本得到培训。加强涉农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支持农业院校办好涉农专业,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优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把一部分资金用于培养职业农民。总结各地经验,建立健全职业农民扶持制度,相关政策向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民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职业农民养老保险办法。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21.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办法,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提高农民工技能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深入推进现代青年农场主、林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设乡村规划建设、乡村住宅设计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 农业部日前出台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规划提出,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四、怎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三类协同培育对象 生产经营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核心与重点); 专业技能型:长期、固定在受雇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农业蓝领); 专业服务型:长期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土地仲裁员、测土配方施肥员等(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 (二)三位一体培育环节 1、在教育培训方面: 在培育方式上:分为学历教育(高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和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和创业培植); 在培育模式上:由培训向培育转变,实行全过程培养;适应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分段式(按农业生产环节分阶段培训)、重实训(加强实训操作,由懂到会)、参与式(农民田间学校方式,以农民为核心、以田间为课堂、互动式、启发式、参与式学习); 在培育内容上:分级分类培训。对生产经营型开展对全产业链技能培训,侧重生产管理与市场营销。对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侧重于实际操作技能。配套后续知识更新培训。
2、在规范管理方面: 确定培育对象:按产业遴选、按需求确定; 认定原则: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公开公平公正、属地动态管理、与政策挂钩; 认定对象:生产经营型,以县级为主认定;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主要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 3、在政策扶持方面: 中央和地方共同创设:教育培训政策、土地流转政策、产业补贴政策、金融保险政策、人才奖励激励政策 。 (三)三级贯通证书等级 认定标准:包括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经营规模、经营水平及收入等方面; 初级:经教育培训(培养)达到一定的标准,经认定后,颁发由农业部统一监制、地方政府盖章的证书; 中高级:持证农民或其他经过培育达到更高标准的,经认定后颁发。
相信,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进一步展开,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产业有奔头,让农民职业有体面,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