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淄川县的山名:奂山,又名焕山、涣山。
奂山地处淄博市淄川区城西北,是蒲松龄赴济乡试和去王村授徒的必经之路,,《山市》及奂山道上的诸多咏吟浓缩为他浓浓的奂山情结,具体表现为:科考失意的慰藉和人生快乐的凭依;心路历程的定格与人生艰难的慨叹;超然心境的写照与人已暮年的皈依。
程元冰、李锋在《松龄的“奂山”情结简析》中说:奂山地处淄博市淄川区城西北,是蒲松龄赴济乡试和去王村授徒的必经之路,《山市》及奂山道上的诸多咏吟浓缩为他浓浓的奂山情结,具体表现为:科考失意的慰藉和人生快乐的凭依;心路历程的定格与人生艰难的慨叹;超然心境的写照与人已暮年的皈依。所有这些,可窥见蒲松龄苦寒大半生的奋斗历程。
李锋在《蒲松龄的“奂山”》中写道:距离山东淄川城西北十五华里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但三百多年前的一位乡下失意的私塾先生却对它有过情感的关照。这座小山叫奂山,而这位失意的私塾先生就是蒲松龄。
在《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山市》的小文,写的就是"奂山"的山市,他借助其妙笔写出了"奂山"山市的奇异幻境。而在蒲松龄所写的诗歌中,以奂山和奂山古道为题目的诗有《奂山道中》、《奂山道上书所见》等。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王秀亮在“《聊斋志异·山市》之奂山名实考辨”中写道:“奂山,以蒲松龄《聊斋志异·山市》闻名,蒲翁还有多首写"奂山道中"的诗。今人所谓的"奂山"只是一座远离奂山道的山丘,这是人们对于奂山的误读。”
“根据《淄川县志》和古代诗文的描述,奂山是北至周村区明水镇张家沟,南至淄川城南镇西楼村的一座绵亘淄川城西,南北长近20里的山,含十几座峰头。盖因奂山庙会缘故,众俗误以为奂山就是庙会所在地的峰头。积讹既久,致有未予深察的读书人形诸文字,遂至谬讹流传,误读至今。”
----------------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代表作: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蒲松龄作于1672 年的七律《奂山道中》: 由来惜往日,才人何必怨春风。园陵零露皆芳草,冥漠谁知造化工。1694 年的《奂山道上书所见》: 吟鞭萧摵过长桥,三尺红尘小驷骄。十里烟村花似锦,一行春色柳如腰。榆钱 雨下黄莺老,麦信风来紫燕飘。游客登山真兴寄,海棠插鬓醉吹箫。
1703 月间,淄川大雨,积涝成灾,蒲松龄骑马往经奂山道时恰遇一场暴风雨,作者写七古诗《四月十八日与笏过奂山,风雹骤作》记之: 霹雳震谷裂空山,碎雹弹射千冰丸。风吹冈平拔老树,横如百尺蛟龙蟠。马蹄 斜窜频倾侧,几几下堕深崖间!左手抱鞍右捉笠,一步一咫愁心颜。不暇回首计行 止,惟恐力懈遭风抟。烈烈如刀寒粟起,鞯辔濡湿下执澜。始羡高人四不出,此时 何必非神仙?
1705 年,作者写了另一首同题《奂山道中》: 飞虫扑面柳含烟,麦子埋头未出田。俭岁老农何所望?清明时节雨连绵。 1706 年冬天,作者风雪中又经奂山道回家,作《途中风雪》: 奂山西去暗模糊,村树烟含淡欲无。马上风来云乍变,斜吹冰霰上霜须。
1708 年的初春, 69 岁的作者路经奂山道,作《作十六日途中,得灰字》: 旧痕犹斥卤,夹溪新绿渐莓苔。十年驴背奂山道,不记经由第几回。匹马过城急策催,城中羯鼓响春雷。人如雁阵随阳度,状似梅花冒雪开。白首奔驰尚贫窭,青鞋踪 迹转疑猜。布袍萧索冲寒苦,游兴阑珊意久灰。
1714 年,馆东毕际有之妻王夫人病逝, 75 岁高龄的蒲松龄听说后即到西铺吊 唁。作者于中途在奂山脚下小憩,作诗《奂山小憩》: 五年不践奂山道,乍到山头路欲迷。下马解装藉芳草,白云不断雁行低。
参考文献:李锋《蒲松龄笔下的奂山诗》,《焦作大学学报》,2010 年第一期。
淄博词典网(zbcd.cn)
|
|